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泥鳅苗种繁育的场地选择、设施要求、亲本培育、人工催产、孵化及苗种培育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苗种的人工繁育。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ud Loach Seedling Bree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1182-2015《泥鳅苗种繁育技术规范》是河南省地方标准,对泥鳅苗种繁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下为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该标准明确要求亲本选择需具备优良遗传特性,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并强调雌雄比例应保持在1:1至1:1.5之间。同时,亲本培育池塘水质需符合NY 5051的规定,水深维持在30cm以上,定期换水以确保水质清新。
关于繁殖环境,标准指出产卵场应设置于背风向阳处,面积为50平方米左右,底部铺设细沙或软泥,厚度约10cm。水体透明度控制在25-30cm范围内,pH值范围为6.5-8.5,溶解氧不得低于5mg/L。
对于孵化管理,标准建议将受精卵均匀撒布于孵化槽中,密度不超过5万粒/m²。孵化期间水温保持在20-30℃之间,水流量控制在1-2L/min,每日换水两次,每次换水量占总水量的三分之一。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苗种培育阶段要注重饵料投喂,初期可投喂熟蛋黄,之后逐步过渡到浮游动物和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应根据苗种摄食情况灵活调整,避免过量投喂造成水质恶化。
以上内容为该标准的核心要点,遵循这些规范有助于提高泥鳅苗种繁育的成功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