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筑墙体传热系数的试验方法、设备要求、试验条件及数据处理。本文件适用于建筑物围护结构中墙体传热系数的现场和实验室测定。
Title:Test Code for Thermal Transmittance of Building Wal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3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建筑墙体传热系数试验规程》(DB44/T 1700-2015)是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于2015年1月30日实施。该规程规定了建筑墙体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方法和实验室检测方法,适用于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中墙体传热系数的测定。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与工业建筑外墙的传热系数检测。对于既有建筑外墙的节能改造工程,同样可以参考使用。但需注意的是,本标准不适用于幕墙玻璃或采光顶等特殊部位的传热性能测试。
二、术语定义
1. 传热系数:在稳态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K时所传递的热量。
2. 热流计法:通过测量墙体内外表面温差及通过墙体的热流量来计算墙体传热系数的方法。
3. 防护热箱法:利用热箱模拟室外环境条件,在热箱内壁面安装加热装置并测量热箱内外壁面温差与热箱内加热功率以确定墙体传热系数的技术手段。
三、检测方法
1. 热流计法
- 仪器设备:包括热流计、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 现场布置:将热流计放置于被测墙体两侧,并确保其与墙面紧密接触。同时设置温度传感器记录墙体内外表面温度变化情况。
- 实验步骤:
- 确保测试环境稳定后开始记录数据;
- 持续监测至少一个完整的昼夜周期;
- 数据处理时应剔除异常值,并采用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 注意事项:测试期间避免外界干扰因素如风速、降雨等影响实验准确性。
2. 防护热箱法
- 设备要求:需要一台能够精确控制内外部温度差的热箱以及配套的数据记录仪。
- 操作流程:
- 将待测墙体置于两层隔热材料之间形成试件;
- 调节热箱内部温度使其达到设定值;
- 测量热箱内壁面温度及所需维持此状态所需的电功率;
- 根据公式计算得出墙体传热系数。
- 误差控制:为保证测量精度,需定期校准所有仪器设备,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四、结果评价
根据检测所得数值判断墙体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相关规范的规定。当实际测得值低于设计值时,则表明该墙体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反之则需进一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总之,《建筑墙体传热系数试验规程》(DB44/T 1700-2015)为建筑工程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墙体传热性能评估依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结合具体项目特点灵活运用上述两种主要检测方式,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