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地铁交通防雷装置检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及检测周期。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城市地铁交通防雷装置的检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 Testing of Urban Metro Transpor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6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193-2016《城市地铁交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是四川省地方标准,专门针对城市地铁交通的防雷装置检测制定的技术要求。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检测周期与频次
根据标准第4.1条,地铁交通防雷装置的检测周期应为每年一次。在遭遇雷击或其他特殊情况后,应及时进行额外的检测。这一规定旨在确保防雷装置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避免因长期未检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接地电阻要求
标准第5.2条明确规定了接地电阻的具体要求:地铁交通设施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欧姆。此数值远低于一般建筑物的标准,体现了地铁交通系统对防雷安全的极高要求。因为地铁内部设备密集且人员集中,一旦发生雷击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严格的接地电阻限制有助于迅速泄放雷电流,保护设备和乘客安全。
避雷针设置
按照第6.3条的要求,所有可能遭受直击雷的露天设备、设施及建筑物均需安装避雷针。并且要求避雷针的高度设计必须能够完全覆盖被保护对象,确保无死角防护。此外,避雷针材料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需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以保证其长期有效的运行。
信号系统的特殊保护措施
标准特别强调了对信号系统的保护(见第7.5条)。由于地铁信号系统对于列车运行至关重要,任何故障都可能导致严重事故,所以必须采取更加严密的防雷措施。例如,采用多级防护结构,包括电源端口、通信接口等关键部位的独立保护装置,并定期检查这些装置的工作状况。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城市地铁交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从多个维度全面保障了地铁交通系统的防雷安全性。它不仅涵盖了常规的检测流程和技术指标,还针对地铁特有的复杂环境提出了针对性强的专业建议,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明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