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谷子抗线虫病性鉴定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谷子品种抗线虫病性的鉴定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isease and Pest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Millet - Part 5: Nematode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338.5-2016《谷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5部分:线虫病》是河北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谷子田间线虫病的抗性鉴定工作。以下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环境条件中明确规定了鉴定试验应在无病原菌侵染的条件下进行,并要求土壤应保持湿润但不过于积水,温度控制在20℃至30℃之间。这是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其他因素干扰线虫病的发生和发展。
关于接种方法,标准指出可以采用人工接种或自然感染的方式。人工接种时需将准备好的线虫悬浮液均匀喷洒或滴注到植株根部周围土壤中,确保每株接种量一致。自然感染则需要选择已知存在线虫病害的地块作为试验田。
对于病情调查部分,规定了从播种后第30天开始定期观察记录植株生长状况及症状表现,具体包括叶片黄化程度、根系腐烂情况等指标。同时强调了至少设置三次重复试验以提高数据可靠性,并且每次调查都必须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此外,在结果评价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评分标准,如0分表示完全健康无任何损伤;1分代表轻微受害但不影响产量;2分及以上则意味着严重受害可能造成减产甚至绝收。最后还要求根据所有观测数据计算平均值并结合实际生产需求给出综合评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