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谷子抗病虫性鉴定中谷锈病的鉴定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谷子品种抗谷锈病能力的评价和筛选。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isease and Pest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Millet - Part 1: Rust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338.1-2016是河北省地方标准中关于谷子抗病虫性鉴定的技术规程,其中第一部分专门规定了谷锈病的鉴定方法。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
标准明确了适用范围,适用于河北省内谷子品种(组合)对谷锈病的抗性鉴定工作。这一规定确保了鉴定活动在特定地理和生态条件下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引用了GB/T 1815-2000《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等文件。这些引用文件为谷锈病抗性鉴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保证了整个鉴定过程的一致性和科学性。
3 术语和定义
- 谷锈病:由Puccinia polysora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 抗病性:指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的能力。
这些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清晰的概念框架。
4 鉴定圃设置
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肥力均匀的土地作为鉴定圃,并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布置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重复三次以上。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环境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提高试验精度。
5 栽培管理
包括播种期、密度、施肥、灌溉等方面的管理措施。例如建议每亩播种量为3公斤左右,行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合理的栽培管理不仅有利于植株健康生长,还能创造接近自然条件下的发病环境。
6 病情调查与记载
规定了从苗期到成熟期不同阶段病情调查的时间节点及方法。特别是在发病高峰期,应连续观察并记录病情指数。病情指数计算公式为:
\\[ I = \\frac{\\sum (d_i \\times n_i)}{N} \\times 100 \\]
其中 \\( d_i \\) 表示各级病害程度对应的数值,\\( n_i \\) 表示相应等级的样本数,\\( N \\) 是总样本数。
7 抗性评价
根据病情指数将抗性分为高抗、抗病、中感、感病四个级别。当病情指数小于10时评定为高抗;大于等于10但小于20时为抗病;大于等于20但小于40时为中感;大于等于40时为感病。这种分级有助于直观地评估品种抗性的强弱。
8 数据处理与分析
要求使用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通过显著性测验来判断各处理间是否存在差异。同时,还需绘制病情发展曲线,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9 注意事项
强调了实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如佩戴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病叶或喷洒药剂时吸入有害气体。此外还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处置废弃物。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B13/T 2338.1-2016不仅涵盖了从田间试验设计到数据分析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特别注重实际操作中的细节控制,对于指导基层技术人员开展谷锈病抗性鉴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