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滨海盐土地区盐地碱蓬的种植技术要求,包括土地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要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滨海盐土地区盐地碱蓬的种植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pweed Planting on Coastal Saline Soi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330-2016《滨海盐土盐地碱蓬种植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地方标准,为在滨海盐碱地区种植盐地碱蓬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将从规程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规程中明确指出,盐地碱蓬的种植适宜在土壤含盐量不超过1.5%、pH值范围为7.5~8.5的滨海盐碱地环境中开展。这一条件设定是基于盐地碱蓬具有较强耐盐碱能力的特点,同时也确保了其生长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实际操作中,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化验分析,确保符合上述指标。
关于整地环节,规程要求深耕细耙,耕作深度应达到30厘米以上,并且要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用量不低于2000公斤,并配合适量磷钾肥。这样的施肥方案旨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盐地碱蓬提供良好的生长基础。
播种时间的选择至关重要,规程建议春季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播种。此时温度适中,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播种方式采用条播或穴播均可,行距保持在30~40厘米之间,株距控制在15~20厘米左右。每穴播种量为3~5粒,覆土厚度约为2~3厘米。
在田间管理方面,规程强调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率。当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保留健壮植株;待植株长至10~12片真叶时,再进行第二次间苗,最终定苗。此外,还需根据土壤湿度情况适时灌溉,特别是在干旱季节,保持土壤湿润有助于促进植株生长。
病虫害防治也是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规程提出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病害防治上,要注意观察叶片颜色变化,一旦发现有病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如喷洒波尔多液等药剂。对于虫害,则可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进行喷雾处理。
收获期的确定同样不容忽视。规程建议在植株开花结实后,当大部分果实成熟时即可收获。收获方法可以采用人工割取或机械收割,注意尽量减少损伤,以便于后续加工利用。
总之,《滨海盐土盐地碱蓬种植技术规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实施,能够有效提升盐地碱蓬的产量与品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