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侧沟茧蜂人工繁育的术语和定义、设施与设备、种群建立与保存、繁育技术、质量要求及包装运输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红侧沟茧蜂的人工繁育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of Red-sided Groove Cocoon Wasp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347-2016《红侧沟茧蜂人工繁育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规定了红侧沟茧蜂人工繁育的技术要求。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红侧沟茧蜂:寄生于多种害虫蛹内的寄生性天敌昆虫。
2. 寄主昆虫:红侧沟茧蜂寄生的靶标害虫。
二、环境条件
1. 温度:繁育室温度应保持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适宜的温湿度有助于提高红侧沟茧蜂的存活率和繁殖力。
三、繁育材料
1. 寄主昆虫:选择健康无病的靶标害虫蛹作为寄主。
2. 培养基质:使用清洁无污染的培养基质,如麦糠、锯末等。
四、繁育方法
1. 接种:将红侧沟茧蜂成虫按每头寄主蛹接种1-2头的比例进行接种。
2. 孵化:接种后置于恒温箱中孵化,孵化期一般为7-10天。
3. 收集:待红侧沟茧蜂羽化后及时收集,避免过度拥挤影响其正常发育。
五、质量控制
1. 成蜂质量:成蜂体色光亮、体型匀称、行动灵活。
2. 检疫:定期对繁育环境进行检疫,确保无病原微生物污染。
六、安全措施
1.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
2. 定期消毒繁育器具和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以上为该标准的重要内容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