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的术语和定义、作业条件、作业要求、作业质量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
Title:Straw Returning Mechanization - Part 1: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ice Straw Oper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171.1-2016 秸秆还田机械化 第1部分:水稻秸秆作业技术规范》是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1.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内采用机械化方式进行水稻秸秆还田的作业活动。
2. 标准中明确了“秸秆还田”指将收获后的水稻秸秆直接或经过处理后归还到农田土壤中的过程。
二、作业前准备
1. 作业机具的选择与调试
- 应根据田块大小、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联合收割机和秸秆粉碎机。
- 确保所有作业机具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并按说明书要求调整至最佳性能。
三、作业实施
1. 收割与粉碎
- 联合收割机应具备切碎功能,留茬高度控制在15cm以内。
- 秸秆粉碎机转速不低于2800r/min,确保秸秆长度不超过10cm。
2. 深松耕
- 在适宜季节进行深松耕作业,深度达到25cm以上。
3. 均匀撒布
- 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撒布于地表,避免堆积现象发生。
四、作业后管理
1. 土壤覆盖
- 使用旋耕机对撒布好的秸秆进行覆盖处理,使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
2. 后续种植准备
- 对已完成秸秆还田的土地进行平整,为下一轮作物播种创造良好条件。
五、安全注意事项
1. 操作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熟悉设备使用方法。
2. 作业过程中注意观察机器运行状况,及时排除故障。
3.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秸秆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提醒广大农户,在实际操作时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