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早稻采用麻地膜机插秧育秧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早稻麻地膜机插秧育秧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arly Rice Mechanized Transplanting Seedling Raising with Ramie Ground Fil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162-2016 早稻麻地膜机插秧育秧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早稻生产中采用麻地膜覆盖的机械化插秧育秧技术。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育秧准备”章节中明确规定了种子处理的要求。标准指出播种前应进行晒种、选种和浸种等操作,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具体而言,晒种时间为2至3天,目的是增强种子活力;选种时使用比重为1.13左右的盐水漂洗,去除病虫害及不饱满的种子;浸种时间控制在24至36小时之间,并保持水温适宜,这样可以有效促进种子吸水膨胀,为后续出苗创造良好条件。
其次,在“苗床制作”部分强调了床土质量的重要性。要求选用肥沃疏松、无杂草残茬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作为床土材料。同时规定每平方米需施入过磷酸钙150克左右,尿素75克左右以及氯化钾75克左右,以此来满足幼苗生长初期对养分的需求。此外还提到床面要平整,厚度保持在2厘米左右,这样才能确保播种均匀并有利于后期揭膜通风透气。
再者,在“播种与覆盖”环节中特别提到播种量和覆土厚度的具体数值。标准建议每亩大田用种量约为3公斤,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调整。对于覆土厚度,则明确要求控制在0.5至1厘米范围内,既要保证种子能够充分接触土壤又不能过厚影响出苗速度。
最后,在“管理措施”章节里提出了关于水分管理和温度调控方面的指导原则。要求在整个育秧期间保持床土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高温季节要注意适时揭膜降温防烧苗;另外还建议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节棚内湿度,防止因湿度过高导致烂秧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DB42/T 1162-2016》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技术细节作出严格规定,为实现高效稳定的早稻麻地膜机插秧育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稻谷产量品质,同时也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