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记录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水稻二化螟的监测与预报调查工作。
Title:Rice Stem Borer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Investigation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476-2016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为科学监测和预测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中明确要求测报调查需在水稻种植区设立固定观察点。这些观察点应选择在地形平坦、地势开阔且具有代表性的地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同时规定每100公顷设置一个观测点,对于面积较小的种植区域至少要有一个观测点。
在具体调查方法上,标准指出要采用五点取样法。即在每个观测点按照对角线方向均匀布置5个取样点,每个取样点选取3丛水稻植株作为样本。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关于调查时间,标准要求从水稻移栽后开始,每隔7天进行一次调查直至收获期结束。特别强调在二化螟幼虫孵化高峰期要增加调查频次,以便及时掌握虫情动态。
标准还对调查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二化螟卵块数量、初孵幼虫密度以及危害症状等。要求记录每次调查的具体日期、天气状况、田间管理措施等信息,为后续分析提供详实资料。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数据处理的要求。规定以各取样点平均值代表该观测点的调查结果,并按不同发育阶段分别统计。当相邻两个观测点的距离超过5公里时,需单独计算其测报数据。
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的各项规定,可以实现对水稻二化螟的有效监测预警,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