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蜗牛田园养殖的场地选择、设施建设、种苗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采收等操作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食用蜗牛的田园养殖生产。
Title:Specification for Field Cultivation of Edible Snail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518-2015《食用蜗牛田园养殖操作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食用蜗牛的田园养殖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效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选址与设施建设
标准要求养殖场地应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积水导致蜗牛患病以及避免外界污染物影响蜗牛健康。此外,养殖场需要配备必要的设施如遮阳棚、防逃逸装置等,以保障蜗牛的生活环境适宜。
种苗选择与放养密度
种苗的选择至关重要,标准建议选用体型健壮、无病害迹象的个体作为种苗。放养密度则根据蜗牛品种及生长阶段调整,过密会导致竞争加剧,影响其正常发育。合理的密度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保证每只蜗牛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定期清理圈舍、保持适宜温度湿度条件、提供充足新鲜饲料等。特别是在高温季节要注意通风降温措施;冬季需采取保暖手段防止冻伤。另外,还需密切观察蜗牛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是整个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标准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来减少疾病发生几率。如果出现病虫害问题,则要按照规定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药物,并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确保最终产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收获与运输
当达到商品规格时即可收获。收获前停止投喂一段时间让蜗牛体内残留物排出体外。运输途中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并尽快送达目的地,以保证新鲜度。
以上是对DB34/T 2518-2015部分重要内容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促进食用蜗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