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昆明裂腹鱼的养殖场地选择、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昆明裂腹鱼的人工养殖生产。
Title:DB52T 1113-2016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Culture of Kunming Schizothorax in Guizhou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113-2016 贵州省昆明裂腹鱼养殖技术规范》是贵州省针对昆明裂腹鱼这一特色鱼类养殖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部分
本标准明确了昆明裂腹鱼的定义,即栖息于高原湖泊及河流中的冷水性鱼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基础依据。
二、苗种培育
1. 苗种来源:要求使用人工繁殖的健康苗种,禁止使用野生苗种。这有助于保护野生资源,同时保证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2. 培育密度:规定了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密度,如仔鱼期每平方米不超过1万尾,幼鱼期每平方米不超过3000尾。合理的密度可以避免因密度过高导致的疾病传播和生长不良。
三、成鱼养殖
1. 池塘条件:池塘需具备良好的水源条件,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池底平坦且无尖锐物。这些条件能够提供昆明裂腹鱼舒适的生存环境。
2. 饲料投喂:推荐使用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0%的配合饲料,并根据季节调整投喂量。冬季减少投喂,夏季适当增加,以适应鱼类的代谢规律。
四、病害防治
1. 预防措施:定期消毒池塘,保持水质清洁,每月至少一次全池泼洒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
2. 疾病监控:建立疾病监测制度,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五、环境保护
强调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不得使用违禁药物,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通过上述条文的解读可以看出,《DB52/T 1113-2016》从多个方面规范了昆明裂腹鱼的养殖过程,旨在提高养殖效率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