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鲵人工繁殖的技术要求、繁殖设施、亲鲵选择与培育、授精孵化、稚鲵培育及病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大鲵的人工繁殖及种苗培育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鲵人工繁殖技术规范(DB52/T 1112-2016)是贵州省地方标准,对大鲵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行政区域内大鲵的人工繁殖活动。明确了适用地域和对象,确保技术规范在特定区域内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定义了关键术语如“大鲵”、“亲鲵”等。例如,“亲鲵”指达到性成熟并用于繁殖的大鲵个体,这一定义有助于在实际操作中明确选择繁殖对象的标准。
繁殖场地建设
要求繁殖场地应选择在水质良好、无污染的环境,并配备完善的供水和排水系统。这保证了大鲵生活环境的基本需求,有利于其健康生长和繁殖。
亲鲵的选择与培育
亲鲵需具备健康体魄,无外伤、疾病,体重应在2kg以上。培育期间要提供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以及丰富的饵料。这些措施旨在提高亲鲵的繁殖成功率。
繁殖季节与方法
繁殖季节通常为每年的4月至6月。采用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繁殖。强调了繁殖时间的选择和繁殖方式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养殖条件。
孵化管理
受精卵应放置在清洁的孵化池中,保持水温稳定在18℃至22℃之间。定期检查受精卵发育情况,及时清除坏死卵。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幼鲵的成活率。
幼鲵的饲养管理
幼鲵出壳后,初期投喂熟蛋黄或小型浮游生物,随着生长逐渐过渡到人工饲料。同时要注意控制饲养密度,避免因密度过高导致的竞争和疾病传播。
以上是对DB52/T 1112-2016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的深入解读,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