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东部城市森林质量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评价程序。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东部地区城市森林质量的评价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Urban Forest Quality in Eastern Reg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X1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496-2016东部城市森林质量评价规范》是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为东部城市森林质量的科学评估提供指导。该标准适用于青海东部地区城市森林的质量评价工作,对于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指标解读
# 一、森林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是衡量一个区域森林资源丰富程度的重要指标。标准中规定,城市建成区内的森林覆盖率应达到一定比例,具体数值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这一指标反映了城市绿化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 二、林分结构
林分结构是指森林内部不同树种、年龄层次及密度的分布情况。良好的林分结构能够提高森林的稳定性和生态效益。标准要求城市森林应具备合理的树种组成和年龄结构,确保森林健康生长。
# 三、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强调要保护和恢复本地植物种类,增加物种多样性,同时避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公园等方式来维护生物多样性。
# 四、土壤保持能力
健康的森林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标准指出,城市森林应当具备较强的土壤保持能力,包括减少地表径流、固定沙丘等作用。这需要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加以实现。
# 五、空气质量和噪音控制
城市森林在净化空气和降低噪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标准建议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并合理规划种植布局以增强其环境调节功能。
# 六、公众参与度与教育功能
除了上述自然属性外,城市森林还应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标准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公众教育活动,让市民了解森林的重要性并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总之,《DB63/T 1496-2016东部城市森林质量评价规范》从多个维度对城市森林的质量进行了全面考量,不仅关注森林本身的物理特性,也重视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遵循此标准有助于促进东部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