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旅游景区森林防火的术语和定义、总则、防火组织机构与职责、火源管理、防火设施建设、防火宣传教育、防火巡查与监测、火灾应急处置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旅游景区的森林防火管理工作。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Forest Fire Prevention in Tourist Attrac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883-2016 旅游景区森林防火管理规范》是一项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景区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旅游景区内森林火灾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和游客安全。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森林防火”的概念,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并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火势蔓延,减少损失。这一定义强调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为后续各项具体要求奠定了基础。
森林防火组织机构与职责
根据标准要求,景区应设立专门的森林防火领导小组,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分工。例如,景区负责人需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森林防火工作,而具体执行者则承担日常巡查、隐患排查等任务。这种分级管理模式有助于确保责任落实到位,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地带。
森林防火设施设备配置
标准对景区内的防火基础设施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瞭望塔、消防水池、灭火器材存放点等。特别是在重要区域如林区入口处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紧急疏散路线图,便于游客在突发情况下快速撤离至安全地带。同时,还特别强调了定期检查维护这些设施的重要性,以保证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为了提高公众意识,标准规定景区应当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森林防火宣传活动。这不仅限于发放宣传资料或举办讲座,还可以利用电子显示屏播放相关视频短片等方式吸引更多关注。此外,针对工作人员还需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理技能,以便在面对紧急状况时能及时作出正确反应。
森林防火应急预案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是本标准的重点之一。预案内容涵盖灾前准备、灾中处置以及灾后恢复三个阶段。其中,在灾前准备部分,需要详细列出可能引发火灾的各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灾中处置则侧重于如何快速组织力量扑救,并确保人员安全;灾后恢复则是指事后评估损害情况并着手修复受损设施。通过这样的全流程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带来的危害程度。
综上所述,《DB65/T 3883-2016 旅游景区森林防火管理规范》从多个角度出发,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森林防火管理体系。它不仅是指导景区管理者开展工作的权威指南,也是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依据。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