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菜用豆类蔬菜作物品种鉴定的试验方法、技术要求和评价规则。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菜用豆类蔬菜作物品种的鉴定试验及相关工作。
Title:Test Procedures for Vegetable Crop Variety Identification - Part 3: Edible Bea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907.3-2016《蔬菜作物品种鉴定试验规程 第3部分:菜用豆类》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菜用豆类品种的鉴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开篇明确了“菜用豆类”的概念,包括豇豆、扁豆、豌豆等常见食用豆类。这些定义为后续试验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确保了不同研究者之间的沟通无障碍。
鉴定内容与方法
1. 形态特征
- 植株高度:标准要求测量从地面到主茎顶端的距离,这一指标有助于评估品种的生长势。
- 叶片形状:描述叶片的形状、大小及颜色,这直接影响光合作用效率。
- 花序类型:记录花序的位置和数量,对品种分类有重要意义。
2. 生物学特性
- 开花期:确定花芽分化至开花所需时间,反映品种的生育周期。
- 结果习性:观察果实着生方式及其分布情况,影响产量和品质。
3. 抗病虫害能力
- 对主要病害如锈病、白粉病等进行田间调查,并采用室内接种法验证其抗性水平。
4. 产量与品质
- 测定单位面积内收获量,并分析籽粒大小、千粒重等参数。
- 使用专业仪器检测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等营养成分。
数据处理与评价
- 所有数据均需重复三次以上取平均值,以提高结果可靠性。
- 根据各项指标得分综合评定品种优劣,采用百分制打分体系。
注意事项
-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外界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 记录天气状况、土壤条件等环境因子,以便后期数据分析时参考。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蔬菜作物品种鉴定试验规程 第3部分:菜用豆类》不仅涵盖了全面的鉴定项目,还特别强调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技术细节,对于推动我国菜用豆类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