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环渤海地区耐氯盐水工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环渤海地区海洋环境下的水工混凝土工程设计与施工。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loride-resistant Hydraulic Concrete in Bohai Rim Reg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43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245-2015《环渤海耐氯盐水工混凝土技术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环渤海地区特殊环境条件下混凝土性能要求的技术标准。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原材料选择上,第4.1条明确规定了水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且要求其熟料中C3A含量不得超过8%。这是因为环渤海地区海水环境腐蚀性强,低C3A含量可以有效防止硫酸盐侵蚀。
关于掺合料使用,第4.2条指出矿物掺合料应占胶凝材料总量的20%-40%,其中粉煤灰需满足GB/T 1596的要求,矿渣粉则要符合GB/T 18046的规定。合理掺加矿物掺合料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还能提高抗渗性和耐久性。
骨料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第4.3条强调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且含泥量不得大于1.0%;细骨料宜选用中砂,其含泥量也控制在3.0%以内。此外,骨料中的氯离子含量必须严格控制,以避免对钢筋产生有害影响。
外加剂的应用是该规范的一大亮点。根据第4.4条,高效减水剂是首选,同时鼓励复合型外加剂的研发与应用。外加剂的使用不仅能够降低水胶比,还能显著提升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氯离子渗透能力。
配合比设计方面,第5.1条给出了具体指导:水胶比不宜大于0.35,单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不应少于360kg/m³。这些参数设定旨在确保混凝土具备良好的抗裂性和耐久性。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是本规范关注的重点。第6.1条规定了拌合物性能检测频率,每班至少一次;第6.2条则明确了养护条件,要求混凝土浇筑后立即覆盖并保持湿润状态不少于7天。
最后,在验收环节,第7.1条提出了明确的检测项目清单,包括但不限于抗压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冻融循环能力等。只有当所有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判定为合格产品。
以上是对DB13/T 2245-2015中若干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能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