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北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监理内容、方法及要点、成果提交与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工作。
Title:Hebei Provinci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207-2015《河北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规范》是指导河北省内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文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环境监理工作。这表明无论项目规模大小,只要在河北省内进行建设活动,都需遵循此规范。
2. 术语和定义:标准明确了“环境监理”等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例如,“环境监理”被定义为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过程。理解这些定义有助于准确把握环境监理工作的本质。
3. 监理机构要求:从事环境监理的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这意味着承接此类业务的企业不仅需要合法注册,还需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来确保监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 监理内容与方法:
- 施工期环境监理:强调了对施工现场扬尘控制、废水排放、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的监控。例如,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污染,如设置围挡、洒水降尘等。
- 试运行期环境监理:关注设备调试期间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及环保设施运行状态。监理人员需定期检查各项指标是否符合环评批复的要求。
- 竣工验收阶段环境监理:核实实际建成项目与环评报告书(表)及其批复的一致性,确保所有环境保护措施均已落实到位。
5. 信息记录与报告编制:明确规定了监理过程中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方式以及最终环境监理报告的内容结构。良好的文档管理能够为后续环境影响评价后评估提供依据,同时也是责任追溯的有效手段。
6. 监督管理: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开展的环境监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于未按规范执行或存在重大问题的监理单位和个人,将依法给予处罚。
以上是对DB13/T 2207-2015部分核心内容的解析。它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也为政府部门加强环境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可以更好地保护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