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彩色花生系列品种的栽培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彩色花生系列品种的生产与种植。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lorful Peanut Series Varie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187-2015彩色花生系列品种栽培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地方标准,为彩色花生的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播种前准备
1. 种子处理
- 规程要求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选择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具体操作时,需剔除破损、霉变及杂质种子,并对种子进行晒种处理,以提高种子活力和发芽率。
- 建议使用专用浸种剂或微生物菌剂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通常浸泡时间为6至8小时,这样可以有效预防苗期病害,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2. 土壤准备
- 土壤深耕细耙是关键环节,深耕深度应达到30厘米以上,确保土壤疏松透气。同时要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推荐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左右,配合适量氮磷钾复合肥。
- 注意土壤酸碱度调节,pH值宜控制在6.0至7.0之间,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花生生长发育。
二、田间管理
1. 合理密植
- 根据不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春播每亩种植密度为12000至15000株,夏播则可适当增加到15000至18000株。合理的密植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保证通风透光条件良好,利于植株健康生长。
2. 水肥管理
- 浇水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在干旱季节尤其要注意及时灌溉。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此时应保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 施肥上实行“前轻后重”的策略,即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营养生长,后期侧重磷钾肥补充,特别是在结荚成熟期追施钾肥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病虫害防治
1. 主要病害
- 青枯病、锈病等是彩色花生常见的病害,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首先加强田间监测,发现病害初期立即清除病株并深埋销毁;其次可以采用轮作倒茬方式减少病原积累,同时喷施生物农药如枯草芽孢杆菌等进行预防。
2. 主要虫害
- 蚜虫、蛴螬等害虫会严重影响花生品质,建议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例如设置黄板诱杀蚜虫,或者利用灯光诱捕器捕捉成虫;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防治,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
四、采收与贮藏
1. 适时采收
- 当大部分荚果表皮变黄且网纹清晰时即可收获。过早采收会导致产量降低,过晚则容易造成裂果损失。收获后应及时晾晒干燥,使含水量降至10%以下,避免霉变。
2. 妥善贮藏
- 收获后的花生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处,温度保持在10℃至1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范围内。定期检查库存情况,防止鼠害和虫害发生,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以上内容是对《DB13/T 2187-2015彩色花生系列品种栽培技术规程》中若干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能为广大种植者提供实用参考,助力彩色花生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