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无公害食品大豆田主要杂草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无公害大豆生产中杂草的综合防治。
Title:Non-hazardous Food - Comprehensive Weed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ybean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无公害食品大豆田杂草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42/T 1141-2016是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大豆田杂草的防治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内无公害食品大豆生产过程中杂草的综合防治。这意味着它为湖北省的大豆种植者提供了具体的指导,确保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无公害食品”、“杂草”等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无公害食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化学合成物质的使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产品。“杂草”则是指生长在大豆田中非目标植物,这些植物会与大豆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
三、农业防治措施
1. 轮作制度:提倡大豆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以减少特定杂草种群数量。
2. 深耕细作:通过深耕可以破坏部分杂草根系,抑制其生长发育。
3. 合理密植:适当增加大豆种植密度,形成竞争优势,抑制杂草生长。
四、物理机械防治
1. 中耕除草:定期进行中耕作业,及时清除行间杂草。
2. 地膜覆盖:采用地膜覆盖技术,防止杂草种子萌发。
3. 灯光诱杀:利用灯光诱杀害虫,间接减少因害虫传播导致的杂草滋生。
五、生物防治
鼓励使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生物手段来控制杂草危害。比如释放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昆虫,或者施用真菌类生物除草剂,既有效又环保。
六、化学防治
虽然标准提倡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但在必要时仍需按照规定选用高效低毒的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过量施用造成环境污染或产生抗药性问题。
七、环境友好型措施
强调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各种措施,如建立缓冲带、设置隔离区等,防止除草剂漂移影响周边敏感区域。
八、培训与宣传
要求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普及科学合理的杂草防控知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九、监测评估
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定期检查防治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防治方案。
十、附录
提供了常用除草剂清单及其使用方法,供使用者参考。
以上内容基于DB42/T 1141-2016标准提炼而成,希望能帮助到从事大豆种植的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