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甘薯“两段法”种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场地要求、种薯选择与处理、催芽育苗、炼苗、病虫害防治及出苗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采用“两段法”进行甘薯种苗生产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weet Potato \"Two-stage Method\" Seedling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甘薯“两段法”种苗生产技术规程》(DB42/T 1142-2016)是湖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甘薯“两段法”种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种薯选择、育苗设施与环境条件、育苗技术、种苗质量要求以及检验方法。以下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种薯选择
标准中明确指出,种薯应选用经过脱毒处理的健康种薯,并且种薯的重量应在25克至100克之间。这一要求是为了确保种薯具有良好的生长潜力和抗病能力,同时避免过大或过小的种薯影响出苗率和种苗质量。
育苗设施与环境条件
对于育苗设施,标准强调要使用温室或塑料大棚等设施,以保证温度、湿度和光照的可控性。具体来说,育苗期间的温度应控制在20℃至30℃之间,湿度保持在70%以上,光照强度不低于3万勒克斯。这些参数的选择基于甘薯种苗生长的最佳生理需求,有助于提高种苗的质量和产量。
育苗技术
在育苗技术方面,标准提出了分段育苗的方法。第一阶段是在温室或大棚内进行保温育苗,时间为15至20天,目的是促进种薯发芽和幼苗生长;第二阶段则是将幼苗移至露地继续生长,时间为20至30天。这种分段育苗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种苗的健壮程度。
种苗质量要求
关于种苗的质量要求,标准规定种苗的高度应在15厘米至20厘米之间,茎粗应大于0.5厘米,叶片数不少于4片。此外,种苗应无明显病虫害症状,且根系发达。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种苗的适应性和成活率,是衡量种苗质量的重要标准。
检验方法
最后,标准还提供了种苗质量的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生理检测和病虫害检测。外观检查主要是观察种苗的高度、茎粗和叶片数量;生理检测则通过测定种苗的光合作用效率来评估其活力;病虫害检测则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种苗是否有病原体或害虫存在。这些检验方法为种苗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甘薯“两段法”种苗生产技术规程》(DB42/T 1142-2016)从种薯选择到种苗生产再到质量检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化流程,旨在提升甘薯种苗的生产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