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超声诊断设备声输出检测的方法、要求及检测条件。本文件适用于医用超声诊断设备的声输出安全性检测和评估。
Title:Ultrasonic Diagnostic Equipment - Acoustic Output Testing Method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20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586-2015《超声诊断设备的声输出检测方法》是一项广东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超声诊断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声输出参数的检测方法。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指出“声输出”是指超声诊断设备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声能输出量,包括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ISPTA)等指标。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在检测条件中,标准要求环境温度应在15℃至30℃之间,相对湿度不超过85%,并且电源电压应保持稳定。此外,还必须确保被测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且没有外部干扰源影响测试结果。
对于检测仪器的选择,标准建议使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61167标准的测量装置,同时需要定期校准以保证数据准确性。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熟悉相关规程才能执行检测任务。
在具体检测项目上,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
1. 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ISPTA):这是衡量设备声输出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2. 最大瞬时声压(Pmax):用于评估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最大压力值。
3. 脉冲重复频率(PRFS):反映设备发射脉冲信号的速度快慢。
4. 频率(f):确定超声波的工作频率范围。
5. 声束宽度(BW):表示声场内能量分布情况。
每项指标都有相应的计算公式与测量步骤,例如ISPTA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 ISPTA = \\frac{I_{SPTA}}{\\rho c} \\]
其中\\( I_{SPTA} \\)为时间平均声强,\\( \\rho \\)为空气密度,\\( c \\)为声速。
最后,在报告编制环节,标准强调所有检测数据都必须真实准确,并且包含完整的试验信息如日期、地点、设备型号等。任何异常现象或超出限值的情况都需要特别注明原因及处理措施。
总之,《超声诊断设备的声输出检测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规范,不仅为保障医疗安全提供了依据,也为行业内的质量控制建立了统一标准。通过严格执行该规范,可以有效提高超声诊断设备的整体性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