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麻楝栽培的术语和定义、造林地选择与准备、苗木培育、植苗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主要用途。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麻楝的人工栽培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eem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574-2015 麻楝栽培技术规程》是广东省地方标准,对麻楝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繁殖
标准指出应选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繁殖方式推荐采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种子繁殖时要求种子发芽率不低于85%,播种前需进行催芽处理,如温水浸泡24小时以提高发芽率。扦插繁殖则应在春季选择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枝条作为插穗,插穗长度约15-20厘米,插入土中深度为10-15厘米。
二、整地与定植
种植地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在整地时要深耕30-40厘米,并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定植密度为行距3米×株距2米,定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定植后要浇透定根水,并覆盖地膜以保持土壤湿度。
三、田间管理
定植成活后要加强肥水管理,每年追肥两次,分别在春季萌芽期和夏季生长旺盛期进行。施肥量根据树龄和长势确定,幼树期每株施复合肥0.5-1公斤,成年树每株施复合肥1.5-2公斤。水分管理上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及时灌溉,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
四、病虫害防治
麻楝的主要病害有叶斑病、炭疽病等,可用波尔多液或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常见虫害包括蚜虫、尺蠖等,可采用吡虫啉或阿维菌素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要注重农业防治措施,如及时清除病残体、合理修剪树枝等,以减少病虫害发生。
五、采收与加工
当果实呈黄褐色且种子充分成熟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应及时晾晒脱粒,确保种子含水量低于12%。种子入库前需进行精选,剔除杂质和不饱满种子,然后密封保存于干燥通风处,避免受潮霉变。
以上内容涵盖了麻楝栽培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有助于提高栽培效益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