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粉末状纳米颗粒的基本特性、测量原理和方法,包括粒径分布、比表面积、晶体结构等特性的测定。本文件适用于粉末状纳米颗粒的生产和质量控制领域。
Title:Nanotechnology - Characteristics and Measurement of Powder-like Nanopartic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J74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654-2015《纳米技术——粉末状纳米颗粒的特性和测量》是广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粉末状纳米颗粒特性与测量的相关工作。以下对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几个关键术语:
- 纳米颗粒:指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尺寸在1nm到100nm范围内的颗粒。
- 比表面积:单位质量或体积材料所具有的总表面积。
- 粒径分布:描述纳米颗粒大小范围及其频率的分布情况。
这些定义为后续章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技术要求
# 比表面积测定
标准规定了使用氮吸附法(BET法)来测定纳米颗粒的比表面积。具体步骤包括样品预处理、吸附等温线的绘制以及比表面积计算。要求仪器精度高,操作环境需保持恒温恒湿,以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 粒径分布测定
粒径分布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动态光散射法(DL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法等。其中,DLS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适用于液体介质中纳米颗粒的粒径分析;而SEM则通过拍摄高分辨率图像来确定颗粒的实际大小。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和技术限制,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测量程序
对于上述两种主要特性参数的测量,标准还给出了详细的实验流程。例如,在进行BET测试前需要将样品置于真空干燥箱内烘干一定时间,并且要保证称量精确至小数点后四位;而在使用DLS仪器时,则需要注意调整样品浓度避免多重散射现象发生。
此外,还强调了所有测量过程都应当遵循国际通用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并定期校准设备以维持测量准确性。
结论
综上所述,《纳米技术——粉末状纳米颗粒的特性和测量》不仅涵盖了基本概念定义,还深入探讨了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相关特性参数的测定工作。这对于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对本标准的学习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纳米颗粒特性测量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