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苏大马哈鱼(陆封型)人工繁殖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马苏大马哈鱼(陆封型)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Procedures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of Landlocked Masu Salmon (Oncorhynchus masou)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378-2015 马苏大马哈鱼(陆封型)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马苏大马哈鱼(陆封型)的人工繁殖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在鱼类养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为人工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保护濒危物种和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下将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亲本选择与培育环节中,标准明确规定了亲本的选择标准和培育要求。亲本应当具备优良的遗传特性,包括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同时,标准强调了对亲本生活环境的控制,如水温、溶解氧含量及水质清洁度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亲本的健康状况和繁殖能力。例如,水温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鱼类的生理机能,进而影响其繁殖效果。
其次,在催产过程中,标准详细描述了催产剂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催产剂的选择需根据亲本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并且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施用。此外,还需密切观察亲本的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这一过程不仅关系到催产的成功率,还直接决定了后续孵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再者,关于受精卵的收集与孵化部分,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受精卵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孵化率,因此在收集时必须小心谨慎,避免损伤卵粒。而孵化环境则需要维持恒定的最佳条件,包括温度、光照强度以及水流速度等参数,确保胚胎能够正常发育直至破壳而出。
最后,在苗种培育阶段,标准也给出了明确指示。苗种培育期间,除了继续关注水质管理外,还需要合理安排投喂计划,保证幼鱼获得充足营养的同时防止过度喂养导致疾病发生。另外,定期检查幼鱼的成长情况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提高成活率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DB22/T 2378-2015 马苏大马哈鱼(陆封型)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涵盖了从亲本挑选到最终苗种培育等多个关键环节的技术细节,为相关人员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指导。遵循该标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人工繁殖的成功率,而且有利于推动相关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