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湿地保护与管理的基本原则、规划、建设、监测、评估及管理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行政区域内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Wetland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368-2015《湿地保护管理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4.1 湿地资源调查
湿地资源调查是湿地保护的基础工作。标准要求对湿地的类型、面积、分布、生物多样性等进行全面调查。这一步骤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5.1 湿地分类
标准将湿地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并进一步细分为多种具体类型。这种分类有助于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确保各类湿地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7.1 湿地保护分区
根据湿地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标准提出了湿地保护分区的概念。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不同区域实行不同的保护和利用方式,以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8.1 湿地监测
建立湿地监测体系是保障湿地健康的重要手段。标准强调定期监测湿地水质、土壤、植被等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9.1 湿地恢复
对于受损的湿地,标准提供了具体的恢复指导原则。包括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进行植被重建,改善水文条件等方法,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以上条文构成了DB22/T 2368-2015的核心内容,为吉林省乃至其他地区开展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升湿地保护的效果,维护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