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机系统节能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判定依据。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工业领域中电机系统的节能监测工作。
Title:Energy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of Motor Systems - DB11/T 051-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F03
国际标准分类号:2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051-2015《电机系统节能监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电机系统的节能监测工作。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额定电压不超过1000V的交流电动机及其驱动的机械设备组成的系统。这明确了标准的适用对象,确保了监测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对“节能监测”、“节能潜力”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节能监测”被定义为通过技术手段对电机系统的运行状态、能耗水平进行检查、测试和评估的过程。这一定义有助于统一各方对节能监测的理解和实施。
3.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电机系统的运行参数(如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设备效率、负载率以及系统的整体能耗状况。这些内容的监测能够全面反映电机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为后续的节能改进提供依据。
4. 监测方法:标准规定了多种监测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间接计算法等。直接测量法要求使用高精度仪器直接获取相关数据,而间接计算法则需要根据已知参数推算未知数据。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监测周期:建议定期进行监测,通常每年至少一次。对于高能耗或新投入使用的电机系统,应增加监测频率。这种安排既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又能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6. 数据分析与评价:监测结束后需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依据国家标准GB/T 24851《工业用电动机系统节能量计算方法》进行节能效果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制定节能措施和技术改造决策的重要参考。
7. 节能改进措施:基于监测结果提出具体的节能改进建议,比如优化控制策略、更换高效电机、改善传动装置等。同时强调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改进方案,避免盲目追求技术先进性而忽视经济合理性。
以上是对DB11/T 051-2015《电机系统节能监测》部分重要条文的深入解读。遵循此标准不仅有助于降低电机系统的能源消耗,还能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