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猪丹毒杆菌检验的术语和定义、样品采集与处理、检验方法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猪丹毒杆菌的实验室检测及诊断。
Title:Procedure for the Examination of Swine Erysipelas Bacter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404-2015《猪丹毒杆菌检验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猪丹毒杆菌的检验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样品采集:标准要求从病死猪或疑似感染猪的肝脏、脾脏和淋巴结等组织取样。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准确的样本来源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2. 样品处理:在实验室操作前,需将采集到的新鲜组织样本剪成小块并置于灭菌容器中。此过程应避免污染,确保后续实验数据的有效性。
3. 增菌培养:使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对样品进行增菌培养。标准指出,在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观察生长情况。这一环节有助于提高目标细菌的数量,便于进一步鉴定。
4. 分离纯化:将增菌后的培养物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并置于37℃下培养24小时。通过观察菌落形态特征来初步判断是否为猪丹毒杆菌。典型的菌落呈圆形、光滑、边缘整齐且呈灰白色。
5. 生化试验:包括过氧化氢酶试验、葡萄糖发酵试验等。这些试验用于确认分离出的菌株是否符合猪丹毒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6.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技术扩增特定基因片段以验证菌种身份。此方法快速灵敏,能够有效辅助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完成最终鉴定。
以上内容概括了DB34/T 2404-2015的主要流程和技术要点,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可以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对于控制猪丹毒病的发生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