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乌兰察布型”华北驼绒藜旱作草地建植的术语和定义、选址要求、整地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及草地维护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地区及类似生态区域的华北驼绒藜旱作草地建植。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stablishment of Semi-arid Grassland of Caragana Microphylla \"Ulanqab Type\"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912-2015 \"乌兰察布型\"华北驼绒藜旱作草地建植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针对特定区域和特定植物品种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为在乌兰察布地区通过旱作方式建植华北驼绒藜草地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标准明确适用于乌兰察布地区的旱作草地建植,这表明其技术和方法具有地域性和针对性。乌兰察布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土壤条件特殊,因此建植技术需要因地制宜。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旱作草地”、“华北驼绒藜”等关键术语进行了定义。“旱作草地”是指依靠自然降水而非灌溉进行草地建植和管理的草地类型;“华北驼绒藜”是一种适应性强、耐旱耐寒的牧草品种。这些定义为后续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概念基础。
三、建植前准备
1. 土地选择:要求选择土层厚度大于30厘米、坡度小于25度、pH值6.0-8.5的地块。
2. 土壤处理:包括深耕翻地、施基肥等步骤,确保土壤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达到一定标准。
3. 种子处理:种子需经过精选、消毒和催芽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成活率。
四、播种技术
1. 播种时间:推荐在春季4月中旬至5月上旬或秋季8月下旬至9月中旬进行播种。
2. 播种方式:采用条播或撒播方式,行距控制在30-40厘米之间。
3. 播种量:每公顷播种量为15-20公斤,具体根据土壤条件调整。
4. 覆土深度:覆土厚度控制在1-2厘米,确保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
五、田间管理
1. 除草:播种后及时清除杂草,保持草地清洁。
2. 灌溉:虽然称为旱作草地,但在极端干旱条件下可适当补充灌溉。
3. 施肥:根据生长情况适量追肥,氮磷钾比例合理搭配。
4.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草地健康状况,采取生物或化学方法防治病虫害。
六、收获与利用
1. 收获时间:一般在开花期结束后进行刈割,留茬高度不低于5厘米。
2. 刈割次数:每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1-3次刈割。
3. 饲料加工:收获后的草料应及时晾晒干燥,并妥善储存以防霉变。
以上内容是对标准中核心部分的解读,旨在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有效提升乌兰察布地区旱作草地建植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