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貂生产性能测定的术语和定义、测定内容、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本文件适用于水貂生产性能的测定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termination of Mink Production Performa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329-2015水貂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于2015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水貂养殖过程中生产性能测定的技术要求和方法,为科学评估水貂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水平提供了依据。
标准中明确指出,水貂生产性能测定应在健康状况良好的条件下进行。这意味着在测量前需确保水貂没有疾病或寄生虫感染。同时,测定工作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完成,并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仪器设备。
对于体重指标,标准要求记录水貂出生时、断奶时及成年后的体重数据。具体来说,新生水貂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称重,断奶期定为6周龄,成年体重则以8-10月龄为准。这些时间节点的选择基于水貂生长发育的特点,能够准确反映其生长速度和体型发育情况。
繁殖性能方面,标准强调要详细记录每只母貂的产仔数、存活数以及性别比例等信息。特别提到初产母貂与经产母貂的数据应当分开统计分析,以便更精确地评价不同年龄段母貂的繁殖能力。
此外,关于饲料消耗量的测定,标准建议采用连续称量法来获取每天每只水貂的平均日粮摄入量。这有助于掌握饲料利用效率,为优化饲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标准还提出了环境控制的重要性,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周期等参数的管理,认为良好的环境条件是保证测量结果真实可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