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机械化育秧的术语和定义、场地选择与准备、种子处理、营养土准备、播种、秧苗管理及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采用机械化方式进行水稻育秧的生产过程。
Title:Rice mechanized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规程》(DB36/T 855-2015)是江西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水稻机械化育秧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以下是对其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种子处理:标准要求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和消毒。精选是为了确保种子的质量,去除病粒、虫粒及杂质等不合格种子;而消毒则是为了防止秧苗生长过程中发生病害。具体操作时可以使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等方式。
2. 育秧方式:规定了毯状苗育秧和钵形苗育秧两种主要形式。毯状苗适合机插作业,其特点是秧苗密集排列成片状;而钵形苗则更适合抛秧种植模式,每个秧苗独立生长在一个小土钵中。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在选择时需根据实际种植条件和个人需求来决定。
3. 播种量与密度控制:对于毯状苗而言,每平方米播种量应在300克左右,并保持适当的行距和株距以利于后续机械移栽;而对于钵形苗来说,则需要依据具体品种调整播种数量,通常情况下每个钵内播一粒饱满种子即可。合理的播种量能够保证秧苗健壮成长同时避免浪费资源。
4. 水分管理:在整个育秧期间必须严格控制土壤湿度,特别是在出苗阶段应保持床土湿润但不过分积水。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后可适当减少灌溉频率,促进根系发育。此外,在遇到极端天气如暴雨或者干旱时还需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秧苗免受伤害。
5. 病虫害防治: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整个生育期内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治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施用农药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准确配比,切勿过量使用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及残留超标问题。
以上只是对部分核心内容做了简要说明,实际上该标准还涵盖了更多细节如田间管理、收获后的处理等方面的要求。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