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铜阳极泥中铜、金、银、硒、铋、铅含量的测定方法,即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本文件适用于铜阳极泥中上述元素含量的测定。
Title:Copper, Gold, Silver, Selenium, Bismuth, and Lead Content Determination in Copper Anode Mud - Wavelength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H22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270-2014《铜阳极泥 铜、金、银、硒、铋、铅含量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项地方标准,规定了利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铜阳极泥中铜、金、银、硒、铋和铅含量的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
标准适用于铜阳极泥中铜、金、银、硒、铋和铅含量的测定。这为检测提供了明确的应用领域,确保了检测方法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引用了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14263(金属材料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通则)等。这些引用文件为本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保证了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铜阳极泥”、“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关键术语进行了定义。例如,“铜阳极泥”被定义为在湿法炼铜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主要含有铜、金、银、硒、铋和铅等元素。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于术语的理解和使用。
原理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是:样品受到X射线照射后,原子的内层电子被激发跃迁,释放出特征X射线。通过检测这些特征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含量。这一原理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仪器设备
标准要求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压片机等,并对设备的技术指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分辨率、灵敏度等。这些要求确保了仪器设备能够准确、可靠地完成检测任务。
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是检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标准规定了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制备方法,强调了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例如,要求样品经过充分研磨后,使用压片机制成厚度均匀的试样,以减少测量误差。
测定步骤
标准详细描述了测定的具体步骤,包括仪器的预热、校准曲线的建立、样品的测定等。特别强调了校准曲线的重要性,指出校准曲线应覆盖待测元素的浓度范围,并定期进行验证和更新。
结果计算与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也是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标准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并要求结果以质量分数的形式表示,通常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同时,还规定了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精密度
标准对精密度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在重复性和再现性条件下,检测结果的偏差应在允许范围内。这一要求有助于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检测报告
最后,标准对检测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提出了要求,包括检测单位、检测日期、检测结果等信息。这些信息的完整记录有助于追溯检测过程,便于后续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改进。
以上是对DB34/T 2270-2014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