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同心圆枣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育苗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管理措施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同心圆枣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育苗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icro-grafting of Tissue-cultured Jujube Seedlings Outside Test Tub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069-2015同心圆枣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育苗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同心圆枣组培苗在试管外进行微嫁接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首先明确了“试管外微嫁接”这一核心概念,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组培苗的芽或茎段嫁接到已消毒的砧木上。这一步骤要求操作人员具备高度的专业技能以确保嫁接成功率。
2. 材料准备:标准强调了对组培苗和砧木的选择与处理。组培苗需经过多次继代培养,确保其健康无病虫害;砧木则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且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植株。所有材料均需经过严格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风险。
3. 嫁接方法:标准详细描述了嫁接的具体步骤,包括砧木切口的制作、组培苗嫁接部位的修剪以及嫁接后的固定方式等。特别指出,在嫁接过程中要保证接口紧密贴合,避免空气进入影响愈合过程。
4. 环境控制:标准要求嫁接后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进行管理,包括温度(通常为20-25℃)、湿度(保持相对湿度85%以上)及光照条件(初期遮光处理)。此外还提到定期检查嫁接苗的状态,及时清除枯萎叶片并调整环境参数。
5. 后续管理:在嫁接苗成活后,还需继续关注其生长状况,适时补充营养液,并逐渐增加光照强度直至完全正常生长。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植株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更换土壤或调整养护条件等。
6. 质量检验:最后阶段,标准规定了如何评估嫁接苗的质量,包括但不限于成活率、生长速度、抗逆性等方面。只有达到规定标准的植株才能被认定为合格产品。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B64/T 1069-2015》不仅涵盖了从材料准备到最终成品产出整个流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而且特别注重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性和一致性,从而确保了同心圆枣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育苗技术能够高效稳定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