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地集雨聚肥丰产坑的术语和定义、适用范围、技术要求及操作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种植中的雨水收集与肥料高效利用技术。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Fertilizer Accumulation in Arid Lands - Abundant Pits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064-2015 旱地集雨聚肥丰产坑技术规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规定了旱地区域采用集雨聚肥丰产坑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效果评价等要求。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集雨聚肥丰产坑”的概念,即通过人工开挖或改造自然坑穴,利用地形和工程措施收集雨水,并结合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以促进作物生长的一种农业设施。这一定义强调了技术的核心在于集水与施肥相结合。
设计原则
在设计时需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及作物种类等因素。例如,坑的深度和宽度应根据降雨量大小确定,确保能够有效蓄积雨水而不流失。同时,还需考虑坡度和植被覆盖情况来优化集雨效率。
施工要点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执行,保证坑体结构稳定。具体包括:
- 挖掘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表层土,以便后续回填使用;
- 坑底应平整并铺设防渗材料防止水分下渗;
- 回填时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超过30厘米,以增强稳定性。
管理维护
为了长期发挥效益,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丰产坑。主要包括清理杂草杂物保持通畅;检查是否有裂缝漏水现象及时修补;合理安排灌溉计划避免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板结等问题。
效果评估
最后,在实施一段时间后应对项目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一是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增产目标;二是观察土壤改良状况如有机质含量变化等;三是听取农民反馈意见作为改进依据。
以上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的重点阐述,希望有助于理解和应用这项重要的农业节水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