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项监测系统的组成、功能要求、技术指标、安装及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项监测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
Title:Technical Code for Sub-item Monitoring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 Large Public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223-2015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项监测技术规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规范大型公共建筑的用电分项监测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项监测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适用对象和区域,确保了标准在特定规模和类型建筑中的有效实施。
二、术语和定义
1. 分项计量:将建筑物内的不同用电设备或区域的电能消耗分开记录。
2. 分项监测:对分项计量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的过程。
这些定义为后续条款的理解奠定了基础,明确了分项计量与分项监测的区别与联系。
三、监测内容
应包括总用电量、各主要用电分项(如照明、空调、动力等)的电量以及重点耗能设备的用电情况。此条款强调了监测内容的全面性,要求覆盖建筑内所有主要用电环节,以便准确掌握能耗分布。
四、监测装置选型
1. 精度等级:电流互感器不应低于0.5级,电压互感器不应低于0.2级。
2. 数据采集频率:至少每分钟采集一次数据。
上述要求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为后续的能耗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五、系统功能
1. 实时监控:能够实时显示各分项的用电量。
2. 数据存储:至少保存一年的历史数据。
3. 报警功能:当某一分项用电量超出设定阈值时发出警报。
系统功能的设计旨在提高建筑能源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六、验收要求
1. 设备安装位置符合设计图纸。
2. 监测数据与实际用电情况一致。
验收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通过严格的验收程序可以有效避免因安装不当或数据错误导致的问题。
七、运行维护
定期检查监测装置的工作状态,及时更换损坏部件,并做好日常记录。良好的运行维护是保障监测系统长期稳定工作的必要条件。
以上是对《DB11/T 1223-2015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项监测技术规程》中若干重要条文的解读,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