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种子化学消毒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甜瓜生产中对细菌性果斑病的预防和控制。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hemical Disinfection of Melon Seeds against Bacterial Fruit Blotch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6/T 327-2015《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种子化学消毒技术规程》是海南省针对甜瓜种子化学消毒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甜瓜种子的化学处理方法,有效防控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与传播。以下选取标准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和适用对象
标准适用于海南地区甜瓜种子的化学消毒处理。明确指出该规程仅针对甜瓜种子,且特别强调了海南地区的气候条件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影响,要求在特定环境下实施科学的化学消毒措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19633种子包装、标签等。这些引用文件为甜瓜种子化学消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确保了规程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术语和定义
规程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化学消毒”等核心概念进行了定义。例如,“甜瓜”指Cucumis melo L.的果实部分;“细菌性果斑病”是由特定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化学消毒”则是利用化学药剂抑制或杀灭种子表面及内部病原微生物的过程。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认识,避免执行过程中的误解。
种子化学消毒技术要求
1. 消毒剂选择:推荐使用次氯酸钙、次氯酸钠等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不同药剂具有不同的杀菌效果和安全性,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2. 消毒浓度:明确了各类消毒剂的具体配比浓度。例如,次氯酸钙溶液浓度为0.2%-0.5%,次氯酸钠溶液浓度为0.5%-1%。过高或过低的浓度都会影响消毒效果甚至损害种子活力。
3. 浸泡时间:规定了种子在消毒液中的浸泡时长,通常为15-30分钟。过短无法彻底清除病原体,过长则可能损伤种子发芽能力。
4. 操作步骤:包括种子预处理(如清洗)、消毒液配置、浸泡、漂洗和晾干等环节。每一步骤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以保证消毒效果。
消毒效果评价
规程提出通过实验室检测评估消毒效果的方法。具体包括:
- 病原菌存活率测定:取样后培养观察病原菌生长情况。
- 种子活力测试:检查消毒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只有当上述两项指标均达到标准时,才能认定消毒合格。
安全注意事项
规程特别强调了化学消毒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口罩,避免药剂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同时要求妥善处置废弃的消毒液,防止环境污染。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46/T 327-2015《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种子化学消毒技术规程》从范围界定到具体操作细节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对于保障甜瓜种子质量和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