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沿江(湖)圩区油菜渍涝灾害的防控技术要求,包括灾前预防、灾中管理及灾后补救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沿江(湖)圩区油菜生产过程中渍涝灾害的防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ilseed Rape Waterlogging Disaster in Riverside (Lake) Enclosure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258-2014《沿江(湖)圩区油菜渍涝灾害防控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沿江、沿湖圩区油菜种植中渍涝灾害防控的技术标准。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沿江、沿湖地区油菜生产过程中因渍涝灾害引起的减产问题,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灾害影响。
2. 术语和定义:
- “渍涝灾害”是指由于降雨量过大或排水不畅导致土壤长期处于过湿状态,从而对油菜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 “圩区”指人工修筑的堤坝围成的低洼地带,常用于农业灌溉与防洪。
3. 预防措施:
- 合理规划布局:在选择种植区域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特点,避免低洼易积水地块作为油菜种植地。
- 改善排灌系统:建立健全完善的田间排灌设施网络,确保雨季能够及时排除多余水分,同时保证旱季有足够水源供应。
- 选用耐涝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历史数据推荐使用抗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油菜品种。
4. 田间管理技术:
- 适时播种:结合气象预报信息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在雨水较少的时候进行播种可以有效降低渍涝风险。
- 加强田间巡查:定期检查沟渠通畅情况以及植株健康状况,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 科学施肥灌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施加肥料,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灌溉频率和水量。
5. 灾后恢复重建:
- 对于已经发生严重渍涝灾害的田块,首先要清理残茬杂物,平整土地;其次要尽快排除积水,防止根系腐烂;最后视情况补种或者改种其他作物以挽回损失。
6. 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气象、水文等多部门协作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建议。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摘录与简要说明,具体实施还需参照完整版文件执行。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