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城市景观照明中干扰光的限制要求、测量方法和评价指标。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城市景观照明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Urban Landscape Lighting - Part 3: Limitation of Obtrusive Light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388.3-2015《城市景观照明技术规范 第3部分:干扰光限制》是一项专门针对城市景观照明中干扰光问题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首先,该标准对一些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如“干扰光”是指由人工光源产生的超出必要范围的光线,可能影响周围环境或人的正常生活。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正确应用标准中的各项要求。
干扰光限制原则
标准提出了干扰光限制的基本原则,包括合理布局光源、选择适当的灯具类型以及控制光照强度等。例如,在设计阶段就应考虑光源的位置和方向,避免直接照射到不需要被照亮的区域。
技术要求
1. 光源选择:推荐使用高效节能且具有良好光分布特性的LED灯具作为主要光源。这是因为LED灯具不仅节能环保,而且其光谱特性更适合减少不必要的眩光。
2. 安装高度与角度:对于户外景观照明设施,规定了最低安装高度,并要求灯具的仰角不得大于45度,以防止光线过早地扩散到天空中造成光污染。
3. 照度水平控制: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设定了不同的最大允许照度值。比如商业区可以适当提高照度标准,而住宅区则需严格控制以免影响居民休息。
测试方法
为了确保实际施工完成后能够符合上述技术要求,标准还提供了详细的测试方法。其中包括利用专业仪器测量各个方向上的亮度分布情况,以及评估整体照明效果是否满足预期目标。
案例分析
通过几个典型的城市景观照明项目案例来展示如何有效实施本规范中的各项措施。这些案例涵盖了从前期规划到后期维护全过程的经验分享,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参考。
总之,《城市景观照明技术规范 第3部分:干扰光限制》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兼顾到了环境保护和个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需求。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重要的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