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景区旅游快餐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场所与设施、原料采购与储存、加工制作、卫生管理、服务质量及应急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旅游景区提供旅游快餐的服务单位。
Title:Safety Specification for Tourist Fast Food in Scenic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X4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090-2014景区旅游快餐安全规范》是河北省地方标准,旨在保障旅游景区内快餐食品的安全性与质量。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明确了“景区旅游快餐”的概念,即供游客在景区内短期食用的预包装或现场加工的餐饮产品。这一定义强调了快餐的便捷性和即时性,同时突出了其消费场景的独特性。
二、选址与布局
标准要求快餐供应点应远离污染源和有毒有害场所至少25米以上,并且需具备良好的通风、排水设施。这确保了食品不受外界污染影响,保持卫生条件良好。
三、原料采购与储存
规定指出所有原材料必须从正规渠道购入,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文件。对于易腐烂变质的食材,应当按照规定的温度条件存放,冷冻品温度不得高于-18℃,冷藏品则维持在0至4℃之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食品的新鲜度,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
四、加工制作过程
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并佩戴口罩手套,避免直接用手接触食物。此外,生熟食要分开处理,使用专用工具和容器,防止交叉污染。每餐结束后应对加工设备进行全面清洗消毒,以保证下次使用的安全性。
五、运输与销售环节
运送快餐时需采用密闭式车辆,确保途中不被外界环境侵扰。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分发给顾客前再次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如果发现有任何异常情况(如破损、泄漏等),应立即停止供应并妥善处置。
六、废弃物管理
产生的垃圾要及时清理运走,不可长时间堆积在现场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设置专门的回收箱用于收集废弃油脂等特殊废物,定期由专业机构回收处理。
七、应急措施
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并配合调查取证工作。同时启动应急预案,控制事态发展,减轻损害后果。
八、培训考核制度
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有关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活动,提高全员素质水平。新入职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正式参与工作。
九、监督与评估机制
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各景区快餐服务点的巡查力度,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行动。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并向社会公开通报结果,形成威慑效应。
综上所述,《DB13/T 2090-2014景区旅游快餐安全规范》涵盖了从源头到终端整个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为保障广大游客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持。各相关方都应严格遵守该标准的要求,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饮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