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现行维吾尔文与拉丁维吾尔文编码字符之间的转换规则及其实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维吾尔文信息处理系统中涉及现行维吾尔文与拉丁维吾尔文编码字符转换的应用场景。
Title:Rules for Conversion of Encoding Characters between Current Uyghur Script and Latin Uyghur Script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690-2015 维吾尔文与拉丁维吾尔文编码字符转换规则》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主要规定了维吾尔文字符与其对应的拉丁维吾尔文字符之间的转换规则,适用于计算机处理、数据交换和信息存储等领域。
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字符集范围:标准明确规定了所涉及的维吾尔文字母表范围,包括基本字母以及一些特殊符号。这意味着在进行转换时,只有属于这个范围内的字符才能按照标准规定的规则进行转换,超出此范围的字符需要特别处理或忽略。
2. 转换原则:
- 音位对应:每个维吾尔文字符都有一个或多个拉丁维吾尔文字符与之对应,这种对应关系基于发音上的相似性。
- 保持语义完整性:在转换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原意不变,避免因转换而导致信息丢失或误解。
3. 具体转换规则:标准列出了详细的转换表,例如:
- 维吾尔文字母 \"ب\" 对应拉丁维吾尔文 \"b\"
- 维吾尔文字母 \"ت\" 对应拉丁维吾尔文 \"t\"
- 维吾尔文字母 \"ك\" 对应拉丁维吾尔文 \"k\"
4. 例外情况处理:对于某些特定场景下的字符组合(如连写形式),标准给出了具体的转换方法。比如,当两个字母连写时,其组合形式可能不同于单个字母单独出现时的转换结果。
5. 标准化术语定义:为了确保各方理解一致,标准对相关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如“拉丁维吾尔文”、“维吾尔文字符”等概念的具体含义。
6. 实施指南:除了提供转换规则外,还提供了如何有效实施这些规则的技术指导,包括软件开发中的注意事项、测试方法等内容。
7. 附录材料:附录部分包含了大量实例演示,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则。此外还有参考文献列表,便于进一步研究。
总之,《DB65/T 3690-2015》为促进维吾尔语言数字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遵循这一标准,可以实现高效准确的信息交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