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内利用硒资源进行作物种植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富硒农作物的种植、生产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Utilization of Selenium Resources in Crop Production in Hube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067-2015 地方硒资源作物利用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湖北省地方标准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富硒农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以下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部分
标准明确提出了“富硒农产品”的概念,即通过特定技术手段使农产品中硒含量达到一定水平的产品。这一定义为后续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依据,确保了不同地区在开展相关活动时有共同的语言环境。
二、硒元素的检测方法
标准规定了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农产品中的硒含量。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等优点,能够准确反映农产品的真实硒含量。同时,还强调了样品预处理的重要性,要求去除杂质并保持样品新鲜,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富硒作物种植技术要点
在种植环节,标准特别强调了土壤条件的选择,要求土壤pH值控制在6.5至7.5之间,并且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此外,还需定期监测土壤硒含量,当低于目标值时应采取补硒措施。对于灌溉用水也提出了要求,不得含有有害物质,以免影响作物生长及硒吸收效率。
四、富硒产品的质量要求
成品硒含量是衡量富硒产品合格与否的关键指标之一。标准设定了具体数值范围,如粮食类产品的硒含量应在0.04mg/kg至0.3mg/kg之间。另外,还对产品的外观、口感等方面做出了基本要求,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满意的使用体验。
五、安全与环保考量
考虑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标准特别指出,在施用含硒肥料或添加剂时必须遵循限量原则,避免过量造成土壤板结或其他不良后果。同时提倡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减少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DB42/T 1067-2015 地方硒资源作物利用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技术指导,而且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湖北乃至全国范围内富硒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