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菌草栽培的技术要求、栽培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菌草的栽培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ushroom Grass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483-2014《菌草栽培技术规范》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为菌草栽培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从该标准中挑选出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在菌草栽培环境条件方面,标准指出栽培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排水和光照条件。具体要求包括:室内温度保持在15℃至30℃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60%到90%范围内,确保空气流通以避免病害发生。这些参数的选择是基于菌草生长发育的最佳生理需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正常代谢过程,而适宜的湿度则有助于保持基质湿润并促进菌丝体生长。
对于菌种选择与处理,标准强调了使用优质纯度高的菌种的重要性。建议采用经过专业机构鉴定认证的优良品种,并且在接种前需对菌种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如使用75%酒精擦拭表面或者浸泡于一定浓度的漂白剂溶液中几分钟,以减少杂菌污染风险。此外还提到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接种时间,春季和秋季通常是最佳时期,此时气温适中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关于栽培基质配制,标准给出了详细的配方比例以及制作方法。一般而言,稻草、麦秸等农作物废弃物为主要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适量石膏粉作为调节剂,同时添加少量尿素或磷酸二氢钾作为营养补充。所有材料都必须经过充分发酵才能使用,发酵过程中要定期翻堆并控制水分含量在60%-70%左右。这样做不仅能够杀死潜在的病原微生物,还能使养分释放更加均匀,从而支持菌草健康快速地生长。
另外,在日常管理环节中也有一系列具体措施被明确规定下来。比如每天早晚各检查一次棚内温湿度情况,及时调整遮阳网位置来适应外界气候变化;每隔3-5天清理一次废料残留物以防堆积腐烂产生有害气体;当发现个别植株出现异常时应立即隔离观察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等等。这些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整个生产过程顺利进行,并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
以上只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与深入剖析,实际应用时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项技术要点。希望上述信息能为广大从事菌草栽培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