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铅锌铁尾矿微粉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铅锌铁尾矿为原料,经粉磨等工艺制成的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铅锌铁尾矿微粉。
Title:Code for Lead-Zinc-Iron Tailings Micro Powder Used in Cement and Concrete
中国标准分类号:Q13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467-2014《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铅锌铁尾矿微粉》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铅锌铁尾矿微粉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铅锌铁尾矿微粉”是指由铅锌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尾矿经过加工处理后制成的具有特定细度的产品。这一定义帮助区分了普通尾矿与作为建材原料使用的微粉。
2. 技术要求:
- 化学成分:对氧化钙、氧化镁、三氧化硫等主要成分提出了具体限值。例如,氧化钙含量不应低于某数值,而三氧化硫含量不得超过另一数值。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活性及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 物理性能:包括比表面积、流动度比、含水率等项目。其中,比表面积是衡量材料颗粒大小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其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性和反应活性。
- 放射性核素限量:为了确保使用安全,标准设定了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限量值,这是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安全保障措施。
3. 试验方法:详细描述了如何测定上述各项指标的具体步骤。比如,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来测量比表面积;通过水泥胶砂强度测试法评估其对水泥强度发展的影响等。这些科学严谨的方法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
4. 检验规则:规定了产品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要求。每批产品都需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只有当所有指标均符合标准时才能视为合格品。此外还强调了抽样方案的设计原则,确保样本能够代表整批货物的质量状况。
5.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了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要求在包装上清晰标注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等信息,并且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受潮或污染。同时建议将产品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潮湿环境中导致性能下降。
综上所述,《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铅锌铁尾矿微粉》不仅规范了产品的质量标准,还从多个角度出发保障了使用者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安全。通过对该标准的学习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生产和应用实践,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