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的术语和定义、设施设备、种群建立与保存、繁育技术、质量要求及包装运输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管氏肿腿蜂的人工繁育及其在林业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Title:Artificial Breeding of Sclerodermus guani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082-2015《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技术规程》是一项关于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的技术标准。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
标准规定了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的基本要求、设施设备、种蜂采集与保存、繁育环境控制、繁育过程以及质量检验等内容。此部分明确了标准适用的范围,确保所有操作都在规范内进行。
2. 术语和定义
- 管氏肿腿蜂:一种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寄生于鞘翅目害虫。
- 繁育环境:指用于管氏肿腿蜂繁殖的特定场所及其条件。
这些定义为后续具体条款提供了明确的概念基础。
3. 设施设备
标准要求繁育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温度调控和光照条件,并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这一条强调了硬件设施的重要性,以保证繁育环境的适宜性。
4. 种蜂采集与保存
种蜂应在其自然栖息地或实验室环境中采集,保存时需注意温度(通常为4℃~8℃)和湿度条件。这部分内容直接关系到种蜂的质量,对繁育成功至关重要。
5. 繁育环境控制
繁育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并定期更换空气。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管氏肿腿蜂的生长发育及存活率。
6. 繁育过程
包括种蜂投放、产卵管理、幼虫饲养等环节。每一步骤都有严格的操作指南,比如种蜂投放密度、食物供给量等,确保每个阶段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7. 质量检验
对于繁育出来的管氏肿腿蜂,需要按照规定的指标进行质量检测,如个体大小、活力状况等。只有符合标准的产品才能被用于实际应用中。
以上是对DB11/T 082-2015中一些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