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方格蔟上蔟营茧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利用方格蔟进行蚕茧生产的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coon Production Using Frame Clust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892-2014《方格蔟上蔟营茧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指导桑蚕养殖中使用方格蔟进行上蔟和营茧的技术操作。以下为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在方格蔟上蔟营茧的操作要求和技术指标。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利用方格蔟进行人工育蚕生产。
解读:明确了标准的适用区域与对象,强调了其在山西地区桑蚕养殖中的指导意义,确保了标准的地域性和专业性。
二、术语和定义
1. 方格蔟:由竹、木或塑料等材料制成的具有规则排列小格子结构的蔟具。
2. 上蔟:将即将吐丝结茧的熟蚕移至方格蔟上准备结茧的过程。
3. 营茧:熟蚕在方格蔟上吐丝结茧的过程。
解读:对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术语使用,避免因概念不清导致的操作失误。
三、准备工作
1. 方格蔟的选择与处理:选用无毒、无害、光滑且具有一定韧性的材料制作方格蔟,并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2. 场地布置:选择通风良好、光线适宜、温度湿度适中的场所作为上蔟场地。
解读:从材料选择到环境布置,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为熟蚕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结茧环境,从而提高茧的质量。
四、上蔟操作
1. 熟蚕挑选:挑选健康、发育良好的熟蚕进行上蔟,剔除病弱个体。
2. 上蔟时间:一般在傍晚时分进行,此时气温较低,有利于减少熟蚕体力消耗。
3. 上蔟密度:每张方格蔟上放置约150-200头熟蚕为宜,不宜过密或过稀。
解读:通过控制上蔟时间和密度,可以有效避免熟蚕因拥挤而影响正常吐丝结茧,同时也能保证每只熟蚕有足够的空间完成结茧过程。
五、营茧管理
1. 温湿度控制:保持室内温度在23℃-27℃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75%-85%范围内。
2. 光照调节:白天适当遮光,晚上适度照明,以模拟自然昼夜变化规律。
3. 定期检查:每天早晚各巡查一次,及时清理死蚕及杂物,防止污染其他正在结茧的熟蚕。
解读:细致入微地描述了整个营茧期间需要关注的各项因素,强调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这对于提升茧的质量至关重要。
六、采茧
1. 采茧时机:待熟蚕全部结茧完成后方可开始采茧,通常需等待7天左右。
2. 操作方法:轻轻取出已结茧的方格蔟,避免损伤茧壳。
3. 分级储存:按照茧的质量等级分别存放,便于后续加工使用。
解读:明确了采茧的时间节点以及正确的操作方式,同时提出分级储存的要求,有助于后期缫丝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结来说,《方格蔟上蔟营茧技术规程》从多个方面规范了桑蚕养殖过程中使用方格蔟进行上蔟营茧的具体流程和技术要点,对于提高茧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不断优化自身生产技术,推动当地蚕桑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