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烩银丝的术语和定义、制作工艺要求、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地区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的烩银丝菜肴。
Title:Inner Mongolia Local Dish - Hui Yin Si
中国标准分类号:X4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732-2014 内蒙古地方菜 烩银丝》是一项关于内蒙古地区特色菜肴烩银丝的地方标准。这项标准从原材料选择、制作工艺到成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烩银丝这一传统美食的品质和风味得以传承和发展。
首先,在原材料的选择上,标准明确规定了主料与辅料的具体要求。主料为新鲜的马铃薯粉条,其色泽应均匀自然,无杂质且质地柔韧。辅料包括牛肉或羊肉、青椒、胡萝卜等,这些食材需保证新鲜度,肉质细腻、无异味,蔬菜则要色泽鲜艳、口感脆嫩。此外,调料如酱油、醋、盐、胡椒粉等也需选用优质产品,以保证最终菜品的味道纯正。
其次,在制作工艺方面,标准详细描述了每一步骤的操作规范。首先是刀工处理,将牛肉或羊肉切成薄片,青椒和胡萝卜切丝备用;接着是预处理阶段,将马铃薯粉条用温水浸泡至软化但不过分膨胀,这样既能保持粉条原有的弹性和韧性,又便于后续烹饪时快速入味。在烹制过程中,先用热油爆香葱姜蒜末,然后加入切好的肉片翻炒至变色,再放入青椒丝和胡萝卜丝继续翻炒,最后倒入适量清水烧开后加入泡好的粉条,调入酱油、醋、盐、胡椒粉等调味品,小火慢炖直至粉条充分吸收汤汁变得透明有光泽即可出锅装盘。
对于成品的质量要求,标准提出了多方面的考量。首先从外观上看,烩银丝应该呈现出红绿相间的色彩搭配,粉条晶莹剔透,肉片均匀分布;其次是香气浓郁,能够散发出诱人的复合香味;再次是味道协调,酸甜咸辣适中,回味悠长;最后是营养均衡,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整个制作过程中的火候控制至关重要,既要保证各种食材熟透又能避免过度加热导致营养流失。
总之,《DB15/T 732-2014 内蒙古地方菜 烩银丝》不仅是一份技术指导文件,更承载着内蒙古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严格遵循该标准的各项规定,可以制作出口感绝佳、风味独特的烩银丝,让这道传统佳肴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