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扒猪脸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制作工艺、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猪脸为主要原料,经特定工艺加工制成的扒猪脸产品。
Title:Inner Mongolia Local Dish - Braised Pig's Face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790-2014《内蒙古地方菜 扒猪脸》是一项关于内蒙古地区传统菜肴制作的标准。这项标准对扒猪脸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制作工艺、质量要求、检验方法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旨在保证扒猪脸这一传统美食的品质。
原料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制作扒猪脸所使用的猪肉必须选用新鲜、健康的生猪头部分,且需经过检疫合格。此外,还应确保原料来源可追溯,以保障食品安全。对于调味料的选择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如酱油、食盐等均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制作工艺
在制作工艺上,标准强调了几个关键步骤:首先是清洗处理,要求去除猪脸上的毛发及杂质;其次是煮制过程,需将猪脸放入沸水中煮至半熟状态,以便后续操作;接着是调料涂抹与腌制环节,通过均匀涂抹特制酱料并腌制约定时间来提升风味;最后进行蒸煮或烤制直至完全熟透。
质量要求
成品扒猪脸的质量评定主要从外观色泽、口感质地以及风味三个方面考量。其中,外观要求色泽红亮、形态完整;口感方面则需肉质软嫩而不散碎,肥瘦比例适中;风味上要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香气,咸淡适宜。
检验方法
为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规定了相应的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查(如观察颜色、触摸质地)、理化检测(如测定脂肪含量)以及微生物分析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估。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对于成品的外包装,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设计规范,比如标签内容应包含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采用防潮、防污染措施。同时,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剧烈震动,防止损坏;贮藏时则建议冷藏保存,并定期检查库存情况。
总之,《内蒙古地方菜 扒猪脸》(DB15/T 790-2014)作为一项地方性技术规范,不仅传承了当地饮食文化的精髓,也为从业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依据,有助于推动该菜品的标准化生产和市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