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炒馈垒的原料、制作工艺、感官要求、卫生指标及包装运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炒馈垒的制作与销售。
Title:Inner Mongolia Local Dish - Stir-fried Kuilei
中国标准分类号:X4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812-2014 内蒙古地方菜 炒馈垒》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关于炒馈垒制作的地方标准。炒馈垒是一道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美食,该标准对炒馈垒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制作工艺、质量要求以及检验方法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指出炒馈垒是以莜面为主要原料,配以猪肉、白菜、粉条等多种辅料,通过特定工艺制成的一道菜肴。这为炒馈垒确立了一个统一的概念框架,有助于规范后续的制作流程。
其次在原料要求上,标准强调了莜面的选择必须使用优质、无污染的莜麦加工而成,并且要经过充分的发酵处理。猪肉应选用新鲜的瘦肉部分,白菜需保持鲜嫩,粉条则要求无杂质、色泽正常。这些细致的要求确保了原材料的质量,从而奠定了炒馈垒美味的基础。
制作工艺方面,标准详细描述了从和面到成品的整个过程。其中和面时水温控制在30至40摄氏度之间最为适宜;搓条需要均匀用力,保证粗细一致;蒸制时间设定为15至20分钟,以确保莜面达到最佳口感。此外,还规定了配料的比例及加入顺序,比如先下猪肉翻炒至变色,再放入白菜稍作煸炒后加入适量清水炖煮,最后放入提前准备好的莜面团块,撒入粉条,待汤汁收浓即可出锅。
对于成品的质量要求,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感官指标。颜色上要求呈金黄色或略带酱红色,表面光滑有光泽;气味上散发出浓郁的莜面香味与肉香混合的气息;味道上咸淡适中,鲜香可口,回味无穷。同时,还对产品的组织状态作了说明,即各种食材分布均匀,无夹生现象,质地软硬适中。
检验方法部分则明确了如何判断炒馈垒是否符合上述质量要求的具体步骤。包括视觉检查、嗅觉评估以及品尝体验等多个环节,确保每一道炒馈垒都能达到规定的品质标准。
综上所述,《DB15/T 812-2014 内蒙古地方菜 炒馈垒》不仅涵盖了炒馈垒制作的全过程,而且从原料选择到成品评价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这对于传承和发展这一传统美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