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双斑萤叶甲测报调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记录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农业领域中双斑萤叶甲的监测与预报调查工作。
Title:Investigation Specification for Bimaculated Leaf Beetle Forecas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双斑萤叶甲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对农作物的生长构成威胁。为了规范其监测与调查工作,吉林省发布了地方标准DB22/T 2253-2015《双斑萤叶甲测报调查规范》。以下将重点解读该标准中的关键条款。
标准首先明确了监测的目的和意义,指出通过系统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双斑萤叶甲的发生动态,为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依据。在监测范围上,要求覆盖所有可能受害的作物种植区域,并特别强调了对主要寄主植物如玉米、大豆等的重点监控。
关于调查方法,标准规定采用田间定点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定点调查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地,每块样地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设置至少5个观察点。普查则要求每个乡镇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全面调查,时间分别选在越冬代成虫出土高峰期和第二代幼虫发生期。
对于数据记录,标准提出了详细的指标体系,包括虫口密度、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其中虫口密度的测定采用五点取样法,即在样地中随机选取五个点,每点计数一定范围内植株上的成虫数量并计算平均值。此外,还要求记录天气状况、土壤湿度等因素,以便分析环境条件对双斑萤叶甲种群的影响。
标准还强调了信息报送制度,规定各级植保机构应及时将监测结果上报上级部门,并定期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同时要求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历年来的监测资料,以供后续研究和参考。
总之,DB22/T 2253-2015标准为开展双斑萤叶甲监测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为农业生产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