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RFID的车用气瓶数字化管理的术语和定义、系统架构、功能要求、数据格式与编码规则、信息采集与传输要求及安全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采用RFID技术进行车用气瓶数字化管理的相关单位和系统开发。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igital Management of Vehicle Gas Cylinders Based on RFID
中国标准分类号:M32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442-2014 基于RFID的车用气瓶数字化管理规范》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实现对车用气瓶从生产到报废全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车用气瓶”、“电子标签”等核心概念。“车用气瓶”是指安装在机动车辆上用于储存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的容器;而“电子标签”则是指嵌入或附着于车用气瓶上的RFID芯片,它能够存储与气瓶相关的各类信息。这些定义为后续条款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确保了各参与方在同一语境下讨论问题。
技术要求
在技术要求部分,标准规定了电子标签的技术指标,包括但不限于频率范围、数据传输速率以及存储容量等。例如,电子标签的工作频率应符合国际通用标准,并且其读写距离需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此外,还强调了电子标签的数据安全性,要求采用加密算法保护数据完整性,防止未授权访问。
系统架构
标准提出了一个基于RFID的车用气瓶管理系统架构,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层、网络通信层、数据中心层及用户界面层四个层次。其中,数据采集层负责收集气瓶相关信息并通过RFID技术上传至数据中心;网络通信层则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靠传输;数据中心层集中管理和分析所有数据;最后,用户界面层向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体验。这种分层设计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安全性保障
考虑到车用气瓶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标准特别注重系统安全性的构建。一方面,要求所有涉及气瓶管理的操作都必须经过身份认证才能执行,以防止非法操作发生;另一方面,对于敏感信息如气瓶唯一标识号、充装记录等,需要采取严格的加密措施来保护隐私。同时,还建议定期更新系统软件版本,及时修补已知漏洞,进一步增强系统的防护能力。
实施与维护
最后,在实施与维护方面,标准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原则。首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或删除气瓶上的电子标签内容;其次,当发现电子标签损坏时应及时更换新的合格产品;再次,定期检查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最后,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每次操作的时间、地点、人员等信息,便于追溯查询。
综上所述,《DB35/T 1442-2014 基于RFID的车用气瓶数字化管理规范》不仅为车用气瓶的全程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相信这一标准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